一個人嬰幼兒期是學語言的關鍵期,錯過了這段時期,雖然也能學語言,但既費勁,也難于學得地道,而嬰兒期所學的語言,即使一段時間不用了,也不容易忘記,至少容易恢復。
小兒最先說出的詞,出現(xiàn)在周歲左右,數(shù)量較少。頭一個出現(xiàn)的詞,通常不是“媽媽”就是“爸爸”。這是因為父母與他們接觸得多,且發(fā)音容易。但究竟是先會叫“媽媽”還是先會叫“爸爸”是不一定的,通常誰照顧孩子多,教孩子說話的機會多,孩子就先叫誰,這種偶然性很大,但無論先叫了誰,父母都會高興的。
要使小兒早說話,必須從孩子一生下來就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語言教育。兒童語言能力的發(fā)展是智力的一個飛躍。早期語言的發(fā)展將影響終生。那么語言教育分哪幾個步驟呢?
一是發(fā)聲的準確。大約從二三個月開始,孩子開始呀呀學語,陸續(xù)發(fā)出各種單音,如a—a、e—e、k—k、b—b等。這些聲音不是語言,只是小兒自我感覺良好的表現(xiàn)。從半歲左右,發(fā)出的復合音組增多,如ma—ma、ba—ba、da—da等。這些符合音組,雖然在聲音上很像某些詞,如“媽”“爸”等,但是它們也不是語言,僅僅是語言發(fā)生前的發(fā)聲準備。這個階段家長要多和他們交往,誘導他們自然發(fā)聲或模仿成人發(fā)聲。
二是先聽懂詞音,后聽懂詞義。孩子聽懂成人的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一般是先聽懂成人說的詞音,后聽懂詞義。約從七八個月起,由于小兒多次感知,就“懂”了某些詞的含義。這時成人可以抱著孩子認識家具、戶外交通工具等,千萬不要說小兒語。如指著椅子說這是“坐坐”,指著燈說“亮亮”等。
三是語言和平時動作聯(lián)系起來。九、十個月以后,可以把語言和平時動作聯(lián)系起來教,告訴他“再見”時,搖搖小手;說“謝謝”時,讓他點點頭。平時大人干活時,嘴里也要不停地和孩子說,洗澡時告訴他:“媽媽給寶寶洗澡”;看見爸爸回來時,指著爸爸對孩子說:“爸爸下班回來了。”和孩子說話時,聲音柔和,句子不要太長,速度要慢一些。
四是鼓勵孩子多用詞。滿1周歲小兒會說出詞了。1歲左右孩子可以說整句話了。那么在可能的范圍內(nèi),拒絕他用手勢和表情提出要求,鼓勵他用詞,或者是用接近詞的發(fā)聲提出要求。專門的語言訓練,可以使第一個詞的出現(xiàn)提前,到滿周歲時,孩子能夠說出的詞匯也比一般孩子要多。
五是孩子1歲以后就要給他講故事。聽故事是孩子了解外界環(huán)境的最好途徑之一,而且能使孩子學到很多常識。如一個故事的開頭是“冬天天氣冷了,天上飄起了雪花……”雖然短短幾句,卻使孩子了解到季節(jié)的變化。故事還可以教給孩子如何做人,培養(yǎng)好的品質(zhì)。如果父母不善于講故事,不妨買些故事書,給他朗讀書里的故事。千萬不要給孩子編一些無聊,沒有內(nèi)容的故事。
孩子會走以后,家長應多帶他到戶外去,去公園,去郊外。告訴他藍天、白云、紅花、綠葉……讓孩子在語言學習中也接受美的教育。
孩子再大一些,可以學說歌謠,學講故事。平時要鼓勵孩子說話,還要讓孩子練習在生人面前說話,當孩子興致勃勃地對父母說起托兒所發(fā)生的事時,在父母眼里可能是芝麻大的事,但是父母切莫打斷孩子的談話要耐心地聽他說完,父母應該發(fā)表自己的意見,和他對話不要只是哼哼幾聲對付他,否則太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。父母要是不搭理他,孩子將來有話也不對父母說了,父母、子女之間又怎能交流感情呢?
當孩子說錯話時,父母不能諷刺,也不要責罵,更不能一巴掌打過去。要知道語言發(fā)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,在學習過程中,犯些錯誤也是正常的,家長應該耐心糾正,在才是可取的態(tài)度。